为您找到与中国服饰礼仪 服饰仪容有哪些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服饰涉及的对象是穿衣,知道怎么穿衣,懂得如何搭配就行了,与礼仪联系不上,礼仪是礼节的问题。此言谬矣。服饰与礼仪的关系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服饰离不开礼仪,礼仪必然联系服饰。下面读文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服饰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一、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
当社会进入阶级社会,阶级意识与统治观念得以强化,人与人有了等级差别,服饰也融入了等级的意识,服饰的礼仪制度也应运而生。
《易经·集解》曰:“黄帝以上,羽皮革木以御寒暑,至乎黄帝始制衣裳,垂示天下。”提出了黄帝始制衣裳说。谁制造了衣裳并不重要,在人类发展中,制衣裳乃是人类集体的发明创造。《易经·系辞》又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才是比制造衣裳更为重要的事。大家都穿衣裳了,脱离了原始人的生活与气息,进入文明社会。文明社会的文明体现在哪里?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执行指令,于是皇帝按照尊卑等级,采用衣冠服饰各有等差,帝王只要拱手而立,天下就可太平。尽管这是一种愿望,毕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服饰等级的重视及其教化作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天地间的万物给了人类在服饰上多样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空间。《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虞书·益稷》也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文与地之宜”,就是根据日月星辰的星象,山川景物的形状,自然界的色彩变化,象征地在服饰上绣成纹样,形成服饰的等差之别。
大约在夏商之际,服饰礼仪制度开始出现,《论语·泰伯》记载:孔子用“致美乎黻冕”赞美夏大禹冠服之美。黼黻是古代礼服上绣有的半青半黑纹样的服饰,冕是古代天子诸侯的礼帽。奴隶制的西周已经形成了服色等差的制度。至封建时期,服饰“明贵贱,别等级”的特性日趋显著,遂衍变成中国古代官服的一大特点。
二、衣裳制度形成
在中国的思想体系中,“礼”占据重要的地位,“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就是社会道德的标准,人们的行为准则。古代中国,通过“礼”来显示长幼、尊卑、亲疏的关系,形成伦理序位原则的思想观、价值观。
周公姬旦,为了巩固西周政权,规定了一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宗法制度,他制订了“衣冕九章”(明纹)之制,以明示官员上朝、公卿外出、后妃燕居的上衣下裳各有差等,对衣冕的形式、质地、色彩、纹样、佩饰等都有明文规定。这样,衣裳制度就纳入了周朝“礼治”的范围,成为周代“礼仪”的主要表现形式。《物原》:“周公始制天子衣冕,四时各以其色。”
《周礼》记载,周代已经形成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五礼。吉礼指祭祀的典礼,包括对日、月、星辰、社稷、山林、五月的祭祀;凶礼指丧葬之礼,包括对君王丧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军礼就是在军事活动中的礼仪,包括校阅(检阅)、出师、田猎等活动。宾礼是指对王朝朝见,对诸侯之间友好往来的礼仪活动。嘉礼则指婚俗喜庆,包括婚礼、冠礼、飨宴会、立储等内容。[1]礼仪的形成有相应的礼节制度,以及与礼仪配套的服饰,吉礼用吉服,凶礼穿丧服,军礼服军服,各有规定,各有体系,彼此不能混用,即不能不按礼仪的规定,随意乱穿服装。[2]服饰穿戴错误那是失礼的,会引起很大麻烦,如果是国与国之间来往,穿错了服饰,用错了礼仪,那就可能引起两国的争端,后果非常严重。
周礼帝冕衣制纹饰有“九章”,即山、龙、华虫(雉)、火、宗彝(虎)等五章绘于衣;藻(水草)、粉米、黼(两斧相背)、黻(两已相背)等四章绣于裳。后来又增加日、月、星辰三章,共称“帝冕(衣)十二章(明纹)。《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麻)绣。”上衣六章纹用色彩绘,下裳六章纹用刺绣制作。
周代衣裳章纹制如何规定,后世学者有多种说法。郑玄说:公衣九章,公衣即衮(《周礼·司服》郑注:衮,卷龙衣),朝臣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三人,服九章纹。外臣诸侯、内臣六卿即侯伯,服七章纹,称鷩衣。上有华虫章,一般指“十雉”中的鷩鸟。鷩象朱雀纹,即长尾山雉(锦鸡)。宗彝(祭祀铜器,铜质)章纹,指彝上有一虎一蜼(蛇)纹饰。蜼即乌蛇黑蜧,能致云雨,乃北方螣蛇之象。
西周时服饰不分男女,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对西周的上衣下裳制做了第一次变革,上衣下裳连为一体,即深衣制,男女通穿,不分尊卑。深衣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都是人们的主要服饰,用途广泛,不过深衣没有等级的识别标志(图案),不属于官服,乃是官员们日常生活中的便服,而百姓服饰品种、款式很少,深衣适用性广,也就成了他们经常穿的常服、工作服。需要指出的深衣在这一时期,也被一些官员作为礼服和常服,诸侯、大夫、士人除朝祭之外,皆穿深衣;士庶朝祭时也穿深衣。渐渐在深衣上也开始出现规格标志,局部结构有了一定的格式,形成相应的制度,这也是深衣成为官员礼服和常服的原因。
秦汉时期,丝织品出现空前的盛况。官府设立的纺织染工场作坊规模很大,专门生产名贵丝织品供皇室使用。汉代有考工令兼管织绶,平淮令主管练染作彩色,御府令主管作衣服,所属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官办的纺织机构,一方面为宫廷服务,另一方面实施对服饰等差的管理。
三、叔孙通制定汉代礼仪
秦始皇时,废止六冕(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先秦的冕服制度遭到破坏,到了秦至西汉时期,对于冕服的使用,已经不甚明了。
秦末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各路诸侯风起云涌。汉高祖刘邦平民出生,不过是乡野农村的一个亭长,相当于村长,没见过大世面,身上还有市井无赖的习气,尽管他“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成为汉代开国皇帝,但是没什么文化,却对读书的儒生(知识分子)颇为轻视,经常戏弄儒生。当着儒生的面,就堂而皇之地洗脚,以及对着帽子撒尿。有一次高阳的老儒生郦食其来投奔他,正巧刘邦在洗脚,手下通报有老儒生求见。刘邦很不高兴,他压根就不喜欢知识分子,很傲慢地说:“我正忙着天下大事呢,我没时间见读书人。”郦食其对刘邦的流氓本性非常了解,改口对看门人说:“你再进去对沛公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读书人!”刘邦原先也是一个酒徒,贪吃好酒,做亭长时经常向卖狗肉的樊哙赊账吃狗肉。听说来了一位同道中人,刘邦就终止了足浴,接待了郦食其。
刘邦可以当着儒生的面,对着帽子撒尿,哪里有帝王的修养?带兵打仗有韩信,管理国家有萧何,刘邦花天酒地,我行我素,乐得做他的风流皇帝,于是宫中是一片混乱。翦伯赞在《秦汉史》中说“刘邦初都洛阳,不久移至长安。初即位时,曾大宴功臣,但是当时的所谓功臣,多半不懂什么朝拜皇帝的仪式,他们喝醉了酒,就拔剑击柱,说刘邦封赐不平。”上朝时群臣经常发生争吵,乱哄哄,一片混乱。
这时候,一位原先在秦朝供职的博士叔孙通看不下去了,他有在秦朝当差的经历,懂些礼仪,他觉得朝廷没有礼仪不成体统,就向汉高祖进言,意思是上朝应该有礼仪,大臣应该按礼制按部就班,尊卑有序。做了皇帝的刘邦虽然骨子里仍然有流氓的秉性,不拘礼节,但是闻听有一套礼仪,可以让群臣对他顶礼膜拜,显示他高高在上,威武庄严的皇帝权威,自然觉得好,他就布置叔孙通制定上朝的礼仪。
奉了刘邦的命令,叔孙通去鲁国征聘懂上朝礼仪的儒生,征集了三十余人,但是有两位儒生不肯来,并且把叔孙通大骂一通。他们说:“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碰了个大钉子,只好说了一句:“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3]就带着三十几位儒生回到长安,在野外演绎上朝礼仪。先是用稻草人做模特,布置各人的位置,进行讲解,然后再由三十几位儒生,台上演绎。叔孙通花了一番心思,在秦代朝廷礼仪的基础上编排出汉代的朝廷礼仪,三十几位儒生也熟悉了套路,他们也成了礼仪师傅,去教导群臣,群臣熟悉了,再由叔孙通辅导皇帝。如此这般,折腾了一个多月,面对皇帝,群臣也知道如何磕头,呼叫万岁万岁万万岁。刘邦感受了一把做皇帝的威严。适逢长乐宫落成,就正儿八经地彩排一次,宫殿巍峨雄伟,群臣们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山呼万岁,那场面真的是壮观。刘邦被那上朝礼仪的气氛所感化,感受了一把真天子的威风。礼仪让流氓出身,并且曾经拿着儒生冠帽当夜壶的马上英雄,也觉得那些下流的儒者,并非一无是处,还是颇有用处的。于是封叔孙通为太常,赏赐五百金。有功的叔孙通没有居功自傲,独吞赏金,他向刘邦奏请,那些儒生追随他演绎礼仪,对于礼仪的排演皆有功劳,请汉高祖封赏,他也将五百金分给诸位儒生,这帮演礼的儒生均得到皇帝封赏的官职,皆大欢喜。
礼,是随着时代和人情的变化而增减的。所以,夏、商、周的礼都根据时代的不同加以增减,“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就是让人们、社会按照尊卑、长幼有序的规定,遵照社会道德标准来执行。尊卑有别,贵贱有分。《论语·子路》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这里,孔子指出,要想治理好国家,一定要先“正名”,明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的关系,让“亲亲、尊尊、长长”上下等级森严。没有礼仪,不讲修礼、习礼、行礼,社会就会出现混乱。
《汉书•魏相传》记载:叔孙通还制定了汉代天子衣服之制,他依据天地四时气候变化,制定天子一年四季所穿衣服,“上法天地之数,中得万民之和”,因此,自天子、诸侯、列侯,以及万民百姓,“都应效法天地,顺从四时,使国家大治,身无祸殃,年寿永久”。可见服饰的穿戴,及其与之配套的礼仪,目的是让人们、社会遵循一定的等级差别,符合各阶层人士的身份,体现社会的秩序,稳定社会,人民安康。叔孙通制定礼仪的意义在于整顿社会秩序,维护人伦纲纪。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那是因为中国社会重视礼仪,一切行为遵照礼仪,尊卑有序。
汉代初期的朝祭之服,从汉之斋服,而非冕服。一直到了后汉孝明皇帝的永平二年(公元59年),依据《周官》、《礼记》、《尚书》等篇,逐渐恢复天子、三公、九卿的冕服之制。天子冕服,绣文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纹;三公、诸侯冕服,绣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采用华虫七章,都有五彩,大佩、赤舄绚履。
叔孙通制度礼仪,在中国礼仪制度史,中国服饰流变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上古时期虽有礼仪,也有服饰等差制度,但是经过秦末战乱已经破坏严重,社会的等级观念几近崩溃。叔孙通恢复了礼制,复原了礼仪,将崩溃的中国礼仪拉回到正轨,又继续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没有礼仪、等级制度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古代的礼仪就是规矩,社会的大规矩。刘邦初登天子宝座,同样轻视礼仪。当他第一次感到了叔孙通制度的礼仪,体现了汉官威仪之后,就不再小觑礼仪,而且开始重视礼仪制度。礼仪就是让人们按照一定的礼节,等级制度,遵循君君臣臣的纲常。没有礼仪就没有文明;没有礼仪就没有社会秩序,没有礼仪就没有政府的执行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承的是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在当下仍然需要文明的熏陶,提高中国人的修养、涵养。
做人先学礼,礼仪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礼仪是社会秩序稳定的表现,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中华五千年文明依托于礼仪,因为有礼仪才有中华的礼仪之邦,才有中华灿烂的文化,才有中华美轮美奂的服饰。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服饰与礼仪有什么关系?服饰涉及的对象是穿衣,知道怎么穿衣,懂得如何搭配就行了,与礼仪联系不上,礼仪是礼节的问题。此言谬矣。服饰与礼仪的关系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服饰离不开礼仪,礼仪必然联系服饰。下面读文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服饰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一、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
当社会进入阶级社会,阶级意识与统治观念得以强化,人与人有了等级差别,服饰也融入了等级的意识,服饰的礼仪制度也应运而生。
《易经·集解》曰:“黄帝以上,羽皮革木以御寒暑,至乎黄帝始制衣裳,垂示天下。”提出了黄帝始制衣裳说。谁制造了衣裳并不重要,在人类发展中,制衣裳乃是人类集体的发明创造。《易经·系辞》又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才是比制造衣裳更为重要的事。大家都穿衣裳了,脱离了原始人的生活与气息,进入文明社会。文明社会的文明体现在哪里?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执行指令,于是皇帝按照尊卑等级,采用衣冠服饰各有等差,帝王只要拱手而立,天下就可太平。尽管这是一种愿望,毕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服饰等级的重视及其教化作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天地间的万物给了人类在服饰上多样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空间。《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虞书·益稷》也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文与地之宜”,就是根据日月星辰的星象,山川景物的形状,自然界的色彩变化,象征地在服饰上绣成纹样,形成服饰的等差之别。
大约在夏商之际,服饰礼仪制度开始出现,《论语·泰伯》记载:孔子用“致美乎黻冕”赞美夏大禹冠服之美。黼黻是古代礼服上绣有的半青半黑纹样的服饰,冕是古代天子诸侯的礼帽。奴隶制的西周已经形成了服色等差的制度。至封建时期,服饰“明贵贱,别等级”的特性日趋显著,遂衍变成中国古代官服的一大特点。
二、衣裳制度形成
在中国的思想体系中,“礼”占据重要的地位,“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就是社会道德的标准,人们的行为准则。古代中国,通过“礼”来显示长幼、尊卑、亲疏的关系,形成伦理序位原则的思想观、价值观。
周公姬旦,为了巩固西周政权,规定了一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宗法制度,他制订了“衣冕九章”(明纹)之制,以明示官员上朝、公卿外出、后妃燕居的上衣下裳各有差等,对衣冕的形式、质地、色彩、纹样、佩饰等都有明文规定。这样,衣裳制度就纳入了周朝“礼治”的范围,成为周代“礼仪”的主要表现形式。《物原》:“周公始制天子衣冕,四时各以其色。”
《周礼》记载,周代已经形成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五礼。吉礼指祭祀的典礼,包括对日、月、星辰、社稷、山林、五月的祭祀;凶礼指丧葬之礼,包括对君王丧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军礼就是在军事活动中的礼仪,包括校阅(检阅)、出师、田猎等活动。宾礼是指对王朝朝见,对诸侯之间友好往来的礼仪活动。嘉礼则指婚俗喜庆,包括婚礼、冠礼、飨宴会、立储等内容。[1]礼仪的形成有相应的礼节制度,以及与礼仪配套的服饰,吉礼用吉服,凶礼穿丧服,军礼服军服,各有规定,各有体系,彼此不能混用,即不能不按礼仪的规定,随意乱穿服装。[2]服饰穿戴错误那是失礼的,会引起很大麻烦,如果是国与国之间来往,穿错了服饰,用错了礼仪,那就可能引起两国的争端,后果非常严重。
周礼帝冕衣制纹饰有“九章”,即山、龙、华虫(雉)、火、宗彝(虎)等五章绘于衣;藻(水草)、粉米、黼(两斧相背)、黻(两已相背)等四章绣于裳。后来又增加日、月、星辰三章,共称“帝冕(衣)十二章(明纹)。《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纹),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麻)绣。”上衣六章纹用色彩绘,下裳六章纹用刺绣制作。
周代衣裳章纹制如何规定,后世学者有多种说法。郑玄说:公衣九章,公衣即衮(《周礼·司服》郑注:衮,卷龙衣),朝臣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三人,服九章纹。外臣诸侯、内臣六卿即侯伯,服七章纹,称鷩衣。上有华虫章,一般指“十雉”中的鷩鸟。鷩象朱雀纹,即长尾山雉(锦鸡)。宗彝(祭祀铜器,铜质)章纹,指彝上有一虎一蜼(蛇)纹饰。蜼即乌蛇黑蜧,能致云雨,乃北方螣蛇之象。
西周时服饰不分男女,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对西周的上衣下裳制做了第一次变革,上衣下裳连为一体,即深衣制,男女通穿,不分尊卑。深衣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都是人们的主要服饰,用途广泛,不过深衣没有等级的识别标志(图案),不属于官服,乃是官员们日常生活中的便服,而百姓服饰品种、款式很少,深衣适用性广,也就成了他们经常穿的常服、工作服。需要指出的深衣在这一时期,也被一些官员作为礼服和常服,诸侯、大夫、士人除朝祭之外,皆穿深衣;士庶朝祭时也穿深衣。渐渐在深衣上也开始出现规格标志,局部结构有了一定的格式,形成相应的制度,这也是深衣成为官员礼服和常服的原因。
秦汉时期,丝织品出现空前的盛况。官府设立的纺织染工场作坊规模很大,专门生产名贵丝织品供皇室使用。汉代有考工令兼管织绶,平淮令主管练染作彩色,御府令主管作衣服,所属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官办的纺织机构,一方面为宫廷服务,另一方面实施对服饰等差的管理。
三、叔孙通制定汉代礼仪
秦始皇时,废止六冕(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先秦的冕服制度遭到破坏,到了秦至西汉时期,对于冕服的使用,已经不甚明了。
秦末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各路诸侯风起云涌。汉高祖刘邦平民出生,不过是乡野农村的一个亭长,相当于村长,没见过大世面,身上还有市井无赖的习气,尽管他“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成为汉代开国皇帝,但是没什么文化,却对读书的儒生(知识分子)颇为轻视,经常戏弄儒生。当着儒生的面,就堂而皇之地洗脚,以及对着帽子撒尿。有一次高阳的老儒生郦食其来投奔他,正巧刘邦在洗脚,手下通报有老儒生求见。刘邦很不高兴,他压根就不喜欢知识分子,很傲慢地说:“我正忙着天下大事呢,我没时间见读书人。”郦食其对刘邦的流氓本性非常了解,改口对看门人说:“你再进去对沛公说,我是高阳酒徒,不是读书人!”刘邦原先也是一个酒徒,贪吃好酒,做亭长时经常向卖狗肉的樊哙赊账吃狗肉。听说来了一位同道中人,刘邦就终止了足浴,接待了郦食其。
刘邦可以当着儒生的面,对着帽子撒尿,哪里有帝王的修养?带兵打仗有韩信,管理国家有萧何,刘邦花天酒地,我行我素,乐得做他的风流皇帝,于是宫中是一片混乱。翦伯赞在《秦汉史》中说“刘邦初都洛阳,不久移至长安。初即位时,曾大宴功臣,但是当时的所谓功臣,多半不懂什么朝拜皇帝的仪式,他们喝醉了酒,就拔剑击柱,说刘邦封赐不平。”上朝时群臣经常发生争吵,乱哄哄,一片混乱。
这时候,一位原先在秦朝供职的博士叔孙通看不下去了,他有在秦朝当差的经历,懂些礼仪,他觉得朝廷没有礼仪不成体统,就向汉高祖进言,意思是上朝应该有礼仪,大臣应该按礼制按部就班,尊卑有序。做了皇帝的刘邦虽然骨子里仍然有流氓的秉性,不拘礼节,但是闻听有一套礼仪,可以让群臣对他顶礼膜拜,显示他高高在上,威武庄严的皇帝权威,自然觉得好,他就布置叔孙通制定上朝的礼仪。
奉了刘邦的命令,叔孙通去鲁国征聘懂上朝礼仪的儒生,征集了三十余人,但是有两位儒生不肯来,并且把叔孙通大骂一通。他们说:“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碰了个大钉子,只好说了一句:“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3]就带着三十几位儒生回到长安,在野外演绎上朝礼仪。先是用稻草人做模特,布置各人的位置,进行讲解,然后再由三十几位儒生,台上演绎。叔孙通花了一番心思,在秦代朝廷礼仪的基础上编排出汉代的朝廷礼仪,三十几位儒生也熟悉了套路,他们也成了礼仪师傅,去教导群臣,群臣熟悉了,再由叔孙通辅导皇帝。如此这般,折腾了一个多月,面对皇帝,群臣也知道如何磕头,呼叫万岁万岁万万岁。刘邦感受了一把做皇帝的威严。适逢长乐宫落成,就正儿八经地彩排一次,宫殿巍峨雄伟,群臣们恭恭敬敬、规规矩矩,山呼万岁,那场面真的是壮观。刘邦被那上朝礼仪的气氛所感化,感受了一把真天子的威风。礼仪让流氓出身,并且曾经拿着儒生冠帽当夜壶的马上英雄,也觉得那些下流的儒者,并非一无是处,还是颇有用处的。于是封叔孙通为太常,赏赐五百金。有功的叔孙通没有居功自傲,独吞赏金,他向刘邦奏请,那些儒生追随他演绎礼仪,对于礼仪的排演皆有功劳,请汉高祖封赏,他也将五百金分给诸位儒生,这帮演礼的儒生均得到皇帝封赏的官职,皆大欢喜。
礼,是随着时代和人情的变化而增减的。所以,夏、商、周的礼都根据时代的不同加以增减,“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就是让人们、社会按照尊卑、长幼有序的规定,遵照社会道德标准来执行。尊卑有别,贵贱有分。《论语·子路》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这里,孔子指出,要想治理好国家,一定要先“正名”,明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的关系,让“亲亲、尊尊、长长”上下等级森严。没有礼仪,不讲修礼、习礼、行礼,社会就会出现混乱。
《汉书•魏相传》记载:叔孙通还制定了汉代天子衣服之制,他依据天地四时气候变化,制定天子一年四季所穿衣服,“上法天地之数,中得万民之和”,因此,自天子、诸侯、列侯,以及万民百姓,“都应效法天地,顺从四时,使国家大治,身无祸殃,年寿永久”。可见服饰的穿戴,及其与之配套的礼仪,目的是让人们、社会遵循一定的等级差别,符合各阶层人士的身份,体现社会的秩序,稳定社会,人民安康。叔孙通制定礼仪的意义在于整顿社会秩序,维护人伦纲纪。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那是因为中国社会重视礼仪,一切行为遵照礼仪,尊卑有序。
汉代初期的朝祭之服,从汉之斋服,而非冕服。一直到了后汉孝明皇帝的永平二年(公元59年),依据《周官》、《礼记》、《尚书》等篇,逐渐恢复天子、三公、九卿的冕服之制。天子冕服,绣文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纹;三公、诸侯冕服,绣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采用华虫七章,都有五彩,大佩、赤舄绚履。
叔孙通制度礼仪,在中国礼仪制度史,中国服饰流变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上古时期虽有礼仪,也有服饰等差制度,但是经过秦末战乱已经破坏严重,社会的等级观念几近崩溃。叔孙通恢复了礼制,复原了礼仪,将崩溃的中国礼仪拉回到正轨,又继续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没有礼仪、等级制度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古代的礼仪就是规矩,社会的大规矩。刘邦初登天子宝座,同样轻视礼仪。当他第一次感到了叔孙通制度的礼仪,体现了汉官威仪之后,就不再小觑礼仪,而且开始重视礼仪制度。礼仪就是让人们按照一定的礼节,等级制度,遵循君君臣臣的纲常。没有礼仪就没有文明;没有礼仪就没有社会秩序,没有礼仪就没有政府的执行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承的是中华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在当下仍然需要文明的熏陶,提高中国人的修养、涵养。
做人先学礼,礼仪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礼仪是社会秩序稳定的表现,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中华五千年文明依托于礼仪,因为有礼仪才有中华的礼仪之邦,才有中华灿烂的文化,才有中华美轮美奂的服饰。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戒指的配戴是有讲究的。在西方的习俗中,左手显示的是上帝赐给你的运气,固西方人戒指通常戴在左手上。国际上现在比较流行的戴法是:食指—想结婚,表示未婚;中指—已经在恋爱中;无名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结婚;小指—表示独身。至于右手,在传统上也有一个手指戴戒指时是有意义的,那就是无名指。据说戴在这里,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还有一种戒指,当你戴它的时候,无论你戴在哪里都不具备任何意义,这种戒指就是一般的花戒。这种戒指是起一种装饰的作用,可以戴在任何你想戴的手指上。戒指戴在拇指上是十分奇怪的,因此不推荐。 戒指戴在食指上,感觉是比较有个人主张。最正式的戴法莫过于戴在中指上,如果不想有太正式的感觉,可以在左或右指再加一个简单的指环。无名指上的戒指通常是结婚戒指,无名指长得比较纤细,因此不管什么戒指,戴起来都是标准的秀气。最新鲜的戴法,莫过于把戒指戴在小指头上了。一枚小小的、简单的尾戒,让女性的手莫名其妙地可爱起来,一般代表“我现在只想单身,请不要浪费时间追求我”的意思. 戴设计性比较强的戒指时,如果想更有个人风格,可以考虑搭配另一个材质相同、线条较简单的指环在另一指上。如果戒指的材质属性可以和手表搭配,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例如你戴的是枚可爱的花戒指,就可以配一只皮质金框的表如果你并没有太多可以变换的表或戒指时,不妨考虑把戴戒指的手和戴手表的手错开,不要让不协调的两件配饰在同一只手上出现。在同一只手上戴两枚戒指时,色泽要一致,而且一枚戒指复杂时,另一枚一定要简单。此外,最好选择相邻的两只手指,如中指和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或无名指和小指,千万不要中间隔着一座“山”。
喜爱粉红钻或粉红色珊瑚者,感情丰富而浪漫。
喜爱红宝石或红碧玺者,热情似火。
喜爱蓝宝石或海蓝宝者.较内向冷淡。
喜爱祖母绿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纤弱。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耳环是佩戴在耳朵上的一种饰品,有各种色彩和质地,因而戴与不戴以及怎样戴直接影响到整个脸部的造型效果。现在市面上耳环的款式丰富多彩,但并不是所有款式均适合每个人。佩戴时应注意与脸型、服饰款式、色彩、肤色等相协调。
耳环的佩戴首先应考虑佩戴者的脸型。圆脸适宜戴各种款式的长耳环或垂坠或耳珠,但是不宜选戴长垂挂形以及有横向扩张感的耳环,纤细的“I”型耳坠,可使脸型显得修长;瓜子脸是最为可人的脸型,应该说几乎所有造型的耳环都适于选戴,尤其以扇型耳坠、奶滴型耳坠更显秀丽妩媚;方形脸的女性可以选用富有弧线,线条流畅的圆型、纽型、鸡心型、螺旋型或造型夸张的耳环,使脸型显得具有曲线之美。
一般肤色白皙的女性适宜戴红色、绛红、翡翠绿等色彩较为鲜艳的耳环;皮肤偏黑的女性,宜选用色调柔和的,如白色、浅蓝、天蓝、粉红色耳环。金色耳环适合于各种肤色的人配戴。耳环的佩戴必须与整体服饰协调一致。服饰色调鲜艳的,选配的耳环色泽宜淡雅或者同色调。穿大衣的可以选用无穗或大圆形耳环;穿连衣裙的,适于无穗式小圆形耳环。
在各种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如参加宴会、婚礼或庆典仪式,应选用钻石、翡翠、宝石镶嵌的高档耳环。同样,老年人不宜选用大型的、新潮的、鲜艳的耳环,以不失端庄与持重。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人的脸型一般可分为8 种,其中鹅蛋脸(又称瓜子脸)属标准型,可以做任何发型。设计发型时,只有对发型设计及化妆的原则有深刻的认识,针对脸型处理发式,进行平衡和调和,才能弥补脸型的不足,创造美丽和满意的效果。正确处理发型的方法如下:
(1)钻石形脸:增加上额和下巴的丰满,维持头发贴近颧骨线,可创造出鹅蛋形脸的效果。
(2)心形脸:将中央部分刘海向上卷起或倾斜地梳向一边,在下级线加上一些宽度。
(3)不规则形脸:可以选择适当的发型掩饰其缺点,采用柔和的盖住突出缺陷的发型,造成脸部两边平均的效果。
(4)长形脸:可适当用刘海掩盖前额,一定不可将发帘上梳,头缝不可中分,尽量加重脸型横向感,使脸型看上去圆一些。
(5)圆形脸:将头发安排在头顶,用前刘海盖住双耳及一部分脸颊,即可减少脸的圆度。
(6)方形脸:类似于圆形脸,其发式应遮住额头,并将头发梳向两边及下方,并可以烫一下,造成脸部窄而柔顺的效果。
(7)梨形脸:保持头发覆盖丰满且高耸,分出一些带波浪的头发遮住额头,头发以半卷或微波状盖住下级线,造成宽额头的效果。
(1)短小身材的发型:个子矮小的人给人一种小巧玲珑的感觉,应强调丰满与魅力,在发型选择上要与之相适应。发型应以秀气、精致为主,避免粗犷、蓬松,否则会使头部与整个形体的比例失调,给人产生大头小身体的感觉,从整体比例上,应注意长度印象的建立,不宜留长发,也不宜把头发处理得粗犷、蓬松。可利用盘发增加身体高度,而且要在如何使头发秀气、精致上下工夫。烫发时应将花式、块面做得小巧、精致一些。
(2)高瘦身材的发型:这种体型的人容易给人细长、单薄、头部小的感觉。要弥补这些不足,发型要求生动饱满,避免将头发梳得紧贴头皮,或将头发搞得过分蓬松,造成头重脚轻。一般来说,高瘦身材的人比较适宜于留长发、直发。应避免将头发削剪得太短薄,或盘高发髻。头发长至下巴与锁骨之间较理想,且要使头发显得厚实、有分量。
(3)矮胖身体的发型:矮胖者往往显得健康,要利用这一点造成一种有生气的健康美。整体发式向上,譬如选择运动式发型。此外应考虑弥补缺陷,可选用有层次的短发、前额翻翘式等发型,不宜留长波浪、长直发。矮胖者一般脖子显短,因此不要留披肩长发,尽可能让头发向高处发展,显露脖颈以增加身体高度感。头发应避免过于蓬松或过宽。矮胖的人要尽可能通过发型设计来弥补自身的缺点。
(4)高大身材的发型:该体型给人一种力量美,但对女性来说,缺少苗条、纤细的美感。为适当减弱这种高大感,应努力追求大方、健康、洒脱的美,减少大而粗的印象。一般以留简单的直短发为好,或者是大波浪卷发;对直长发、长波浪、束发、盘发、中短发式也可酌情运用。注意切忌发型花样繁复、造作;头发不要太蓬松。总的原则是简洁、明快、线条流畅。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配包是女士生活中的必备品,不仅实用,还可以为女士们平添无限风韵,是女性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配件。配包的款式有手提式、肩背式等。参加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等,以小巧精致的皮配包或工艺配包为好,配包内可以配小化妆盒、手帕、手纸、钱若干以备用。正式场合,不要背大配包入场,这与气氛不协调。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的女士,可以多备几个不同款式、颜色、质地的配包,可以根据穿着的服饰搭配不同的配包,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与完美。
配包的颜色应与服装的色彩相协调。现在流行的是由皮配包、皮鞋、皮带、皮手套组合的系列配套装饰。配包的色彩同服饰的色彩相一致是一种常用的搭配方法,但选用对比色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点缀方法。
体型矮胖的女性应选择一些体型小、造型不过于秀巧的配包;体型高胖的则应携用体型稍大的配包;苗条纤瘦的应选用小巧玲珑的配包。
中年女士参加宴会或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适宜使用黑色天鹅绒或黑色丝缎做的小提配包,提配包花纹点缀应传统精致,不宜夸张,以显示中年女性的端庄、大方和持重;年轻女士宜选用色泽鲜艳、造型美观的羊皮、缎面小配包。一般参加鸡尾酒会的配包的选用可随意一些,以色彩鲜艳、点饰轻巧为佳。参加宴会时可挂桌子底下或坐椅靠背上,置于腿上亦可。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对于每一各涉外人员衣着的基本礼仪要求是:得体而应景。目前的做法是,在需要穿着礼服的场合,男士穿着黑色的中山套装或西装套装,女士则穿着单色的旗袍或下摆长于膝部的连衣裙。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对于每一各涉外人员衣着的基本礼仪要求是:得体而应景。主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涉外人员应当懂得依照自己所处的具体场合,而选择与其所相适应的服装。
根据涉外礼仪的规范,在国际交往中,涉外人员所接触的各种具体场合,大体可以分作三类。即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
场合之一,是公务场合。公务场合,指的就是涉外人员上班处理公务的时间。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庄重保守"的风格。
我国的涉外人员目前在公务场合的着装,最为标准的,主要是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具体而言,男士最好是身着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中山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穿西装套装时,务必要领带。
女士的最佳衣着是:身着单一色彩的西服套裙,内穿白色衬衫,脚穿肉色长统丝袜和黑色高跟皮鞋。有时,穿着单一色彩的连衣裙亦可,但是尽量不要选择以长裤为下装的套装。
场合之二,是所谓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时尚个性”的风格。既不必过于保守从众,也不宜过分地随便邋遢。
目前的做法是,在需要穿着礼服的场合,男士穿着黑色的中山套装或西装套装,女士则穿着单色的旗袍或下摆长于膝部的连衣裙。其中,尤其以黑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最具有中国特色,并且应用最为广泛。
在社交场合,最好不要空制服或便装。
场合之三,是所谓休闲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舒适自然”的风格。没有必要衣着过于正式,尤其应当注意,不要穿套装或套裙,也不必穿制服。那样作,既没有任何必要,也与所处的具体环境不符。
另一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涉外人员应当使自己的衣着得法。
其一,是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正确方法。
穿西装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在穿西装之前,务必要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等,先和行拆除,它们并非与西装的档次、身价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坐着的进候,可将西装上衣衣扣解开;站起来之后,尤其是需要面对他人之时,则应当将西装上衣的衣扣系上。西装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双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两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单排三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则应当系上的两粒衣扣,或都单系中间的那粒衣扣。穿西装背心时,最下边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万一非穿不可时,则只允许穿一件单色薄型的"V" 领羊毛衫。不要在西装里面穿开领的、花哨的羊毛衫,特别是不要一下子同时穿上了多件羊毛衫。
穿长袖衬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摆在正式场合一一要束在裤腰或裙腰之内。袖管不仅不可以挽起来,而且袖扣还一定要系上。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领带时,领扣则通常可以不系。
打领带时,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衬衫向上有处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其二,是要了解并遵守着装的搭配技巧。
在国外,对于男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有必须遵守“三色原则”的要求。所谓“三色原则”,是指全身上下的衣着,应当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对于女士在正式场合的着装的评价,人们往往关注于一个细节,即她是否了解不应该使自己的袜口暴露在外。不仅在站立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裤袜或长筒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云想衣裳花想容”,相对于偏于稳重单调的男士着装,女士们的着装则亮丽丰富得多。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显得更加美丽,还可以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良好的修养和独到的品位。
整洁平整服装并非一定要高档华贵,但须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大方得体,显得精神焕发。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务。
配套齐全 除了主体衣服之外,鞋袜手套等的搭配也要多加考究。如袜子以透明近似肤色或与服装颜色协调为好,带有大花纹的袜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正式、庄重的场合不宜穿凉鞋或靴子,黑色皮鞋是适用最广的,可以和任何服装相配。
饰物点缀巧妙地佩戴饰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女士们增添色彩。但是佩戴的饰品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佩戴饰品时,应尽量选择同一色系。佩戴首饰最关键的就是要与你的整体服饰搭配统一起来。
色彩技巧不同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深色或冷色调的服装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收缩感,显得庄重严肃;而浅色或暖色调的服装会有扩张感,使人显得轻松活泼。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
总之,穿衣是“形象工程”的大事。西方的服装设计大师认为:“服装不能造出完人,但是第一印象的80%来自于着装。”因此,大家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哦!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第一,进入室内场所应卸去帽子、大衣、雨衣和套鞋,并一起存放到存衣处。
第二,男性在室内不允许戴手套、围围巾。在进入室内前,手套与围巾均应除下,与大衣等物一起存放于存衣处;女性在室内则允许戴礼服手套、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饰的一部分饰物。
第三,穿用礼服,女性不应露出小腿或颜色不大相称的袜子。
第四,与他人握手时不得戴手套,哪怕是极薄的手套也是不允许的,但是女士如戴礼服手套则可除外。
第五,不得穿内衣裤或睡衣裤迎接客人。
第六,在较为正规、隆重的场合,最好不要戴手表,可选用精致的怀表;同时在参加活动时不宜多看表。
第七,裙子一般长至只露出鞋头为最符合礼仪,并且不能过于透明,而使他人窥见内裙甚至内裤颜色。
第八,穿露肩、胸或背的晚礼服赴会时,在会场外,应把裸露的部分用披肩、斗篷等遮掩起来。进入会场后,披肩才可以脱下,可不必存放在存衣处。
第九,手套与手包都不能放于餐桌之上,手包可以挂到架子上或挂在餐桌底下或椅子靠背处。
第十,拿餐具时,手套应脱下,但喝鸡尾酒时可以只脱单手手套。脱下的手套可以放在手包中或膝盖上或椅子背后。
第十一,男性打招呼、说话、用餐时均应脱帽。男士打招呼时脱帽是一种传统的礼仪。
第十二,结婚戒指和订婚戒指不应戴在手套上,但装饰性戒指除外。
以上就是读文网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读文网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读文网,因你而精彩。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戒指是男女的一种主要饰品,同时还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传递物。戒指有金、银、钻石、宝石等不同质地,形状也千差万别,有方形的、圆形的、镂空雕花的、刻字的等等。
戒指戴在不同手指上其含义不同:
戴在食指上——— 表示想结婚即表示求婚;
戴在中指上——— 表示已有意中人,正在恋爱;
戴在无名指上——— 表示已结婚或订婚;
戴在小指上——— 表示独身。
按照风俗,结婚戒指忌用合金制造,必须用纯金或白银制成,象征爱情的纯洁。选择戒指,应与自己的手型相配。手指粗短者,不宜戴方形宽阔的戒指,最好选一些不规则图形如椭圆形、梨形等较好;手指纤细者,可适当选一些较为丰满的戒指佩戴,如圆形、心形等。从审美角度而言,戒指并不是越大越重就越好,而是应视个体的手型等来进行选择。一般女性的戒指以镶宝石、钻石、翡翠或镂空雕花居多,而男性相对比较规范些,如正方形的、长方形的等,更显庄重、高贵。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服饰是人形体的外延,主要包括各类服装和饰品。在人际交往中,服装被视为人的“第二肌肤” ,既可以遮体御寒,发挥多种实用性功能,又可以美化人体,扬长避短,展示个性,发挥多种装饰性功能。不仅如此,在正式场合,它还具有反映社会分工,体现地位、身份差异的社会性功能。因此,在社交场合,一个人穿戴什么样的服饰,直接关系到别人对他个人形象的评价。正如意大利著名影星索菲亚· 罗兰所说:“你的服装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它们代表着你的个性。一个和你会面的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大文豪比亚则进一步强调:“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
从目的上讲,人们的着装往往体现出其一定的意愿,即自己对着装留给他人的印象如何,是有一定预期的。着装应适应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若不讲其目的性,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大可能的。服装的款式在表现服装的目的性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服饰是一种特殊意义的交际语言,能够传达特定的信息。服饰语言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显现,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服装、饰品则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折射。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和具体的交际对象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服装。
比如,一个人身着款式庄重的服装前去应聘新职、洽谈生意,说明他郑重其事、渴望成功。而在这类场合,若身着便装、不拘小节,则表示自视甚高,对求职、生意的重视,远远不及对其本人的重视。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我们古代的女子是养在深闺里的,那么她们要注意什么礼仪呢?下面是读文网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古代女子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在古代,女子穿裙子主要是为了讲究礼节,而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妩媚和俏丽。中国古代对于女子的言谈举止以及装束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
明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妇人之异于男子,全在下体。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其所以为室者,只有几希之间,掩藏秘器,爱护家珍,全在罗裙几幅。”
古人对于女子的下体有着强烈的神秘感和神圣感,并强调女子以裙子遮掩下体,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轻薄和无耻。
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女子,只要结婚成家,就要经常规规矩矩地穿着整齐的裙子,即使在家里也要如此。如果客人来访,遇到主妇没有穿裙子,就会被认为是对客人的不敬和失礼,传扬出去会遭到耻笑和白眼。
女子在家里一般都穿黑颜色的裙子,其样式以褶裥裙为多。当时,对于裙幅的数量也很有讲究,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
到了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月华裙是一种色彩缤纷的裙子,仿佛月华一般动人心弦,而且高雅鲜丽,深受当时女子的青睐。
到了清末,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女子不能随意穿红裙子。民国时期的作家包天笑在他的《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一文中说:
“红裙子要夫妇双全才可以穿。若是一个孀妇,不许穿红裙,而且永远不许穿红裙的。如果应穿礼服的时候,青年少妇可以改穿别种颜色的裙子,浅碧淡青,各随所好,但总觉得不快于心;
老年人已是儿孙绕膝了,可以改穿黄色的裙,而且直到死,终不能穿红裙;还有夫妇之间,惟正室可以穿红裙,姨太太不许穿红裙,即使是她的儿子已是科甲发达做了大官,不许穿就是不许穿。”
当时,为了女子能否穿红裙子,出现了无数嫡庶之争的家庭纠纷。后来,一些思想进步的文化人提倡妇女解放,女子们不再裹脚,旗袍也迅速流行开来,女子们穿裙子也有了选择的自由。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跟外国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少不了要给他们介绍中国的餐桌礼仪,那么你们知道怎么更好的介绍中国餐桌礼仪吗?下面是读文网为大家准备的介绍中国餐桌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忌用筷子敲碗
旧俗认为,只有乞丐才会敲着空碗方便挨家挨户乞讨。即便在现代社会,用筷子敲碗也被视为一种非常没有教养的做法。因此,不论是出于风水角度还是家教,父母都应该教育孩子,在吃饭前、吃饭的过程中、吃饭后,都不能以筷敲碗。有这种坏习惯的成人更应该赶快改掉这个“恶习”。
2、忌端碗时手心朝上
吃饭的时候把端在手上是一种礼貌的做法,但端碗的手势却很有讲究,注意切不可将手指都托在碗底,手心朝上。因为乞丐要饭的姿势就是这样的,所以这被视为端碗的禁忌。
3、忌将筷子插在饭中
旧时有这样的习俗——祭祀亡灵时,人们往往会把筷子直接插在饭中。所以,在吃饭的时候这样做,则是非常不吉利的。
4、忌将两根筷子分别放在碗或杯子两侧
一双筷子一定要放在碗或杯子的同一侧,而不能一边放一根,否则被视为不吉利。因为分开摆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快(筷)分开”,从风水角度而言不利于家庭和睦。
5、忌吃饭时分心
现代人经常边吃饭边看电视、看书、聊天,更有甚者,还会一边吃饭一边照镜子、干活或是玩耍。而在旧时,吃饭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所以才会有“食不言”之说。从风水角度来讲,吃饭时最好不要分心,否则会被视为对食物的不敬。
6、忌吃饭时说不吉利的话
吃饭时说不吉利的言语,也是一种忌讳,尤其忌讳提伤、亡、病、灾、祸等凶事。
7、忌饭后躺卧不动
吃完饭后最好活动活动,古语有云——“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而倘若饭后躺卧不动,则有“饭后不动,定要生病”的说法。
8、忌刚吃完饭就洗澡、剪头
民间一直有“饭饱不洗澡,肚饱不剃头”的说法,所以刚吃完饭一定不要马上就去洗澡或是剪头,这样是不吉利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服饰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了相互表示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的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下面是读文网为大家准备的社会服饰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服饰打扮虽说由于每人的喜好不同,打扮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因此也成就了五彩斑斓的服饰世界,但我们根据人们的审美观及审美心理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可循。
(一)整洁
整洁原则是指整齐干净的原则,这是服饰打扮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个穿着整洁的人总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并且也表示出对交往对方的尊重和对社交活动的重视。整洁原则并不意味着时髦和高档,只要保持服饰的干净合体、全身整齐有致即可。
(二)个性
个性原则是指社交场合树立个人形象的要求。不同的人由于年龄、性格、职业、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不同,自然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气质,我们在选择服装进行服饰打扮时,不仅要符合个人的气质,还要突现出自己美好气质的一面,为此,必须深入了解自我,正确认识自我,选择自己合适的服饰,这样,可以让服饰 尽显自己的风采。要使打扮富有个性,还要注意:首先不要盲目追赶时髦,因为最时髦的东西往往是最没有生命力的。其次要穿出自己的个性,不要盲目模仿别人。如看人家穿水桶裤好看,就马上跟风。而不考虑自己的综合因素。
(三)和谐
所谓和谐原则则指协调得体原则。即选择服装时不仅要与自身体型相协调,还要与着装着的年龄、肤色相配。服饰本是一种艺术,能掩盖体形的某些不足。我们要借助于服饰,能创造出一种美妙身材的错觉。不论是高矮胖瘦,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只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用心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总能创造出服饰的神韵。
(四)着装的T.P.O
T.P.O分别是英语Time、Place、Occasion三个词的缩写字头,即着装的时间、地点、场合的原则。一件被认为美的漂亮的服饰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场合、时间、地点。因此,我们在着装时应该要考虑到这三方面的因素。
着装的时间原则,包含每天的早、中、晚时间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和时代的变化。 着装的地点原则是指环境原则。即不同的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服饰打扮。 着装的场合原则是指场合气氛的原则。即着装应当与当时当地的气氛融洽协调。 服饰的T.P.O.原则的三要素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人们在社交活动与工作中,总是会处于一个特定的时间、场合和地点中,因此在你着装时,应考虑一下,穿什么?怎么穿?这是你踏入社会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开端。
(五)着装的配色
服饰的美是款式美、质料美和色彩美三者完美统一的体现,形、质、色三者相互衬托、相互依存,构成了服饰美统一的整体。而在生活中,色彩美是最先引人注目的,因为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最敏感、最快速,会给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服饰色彩的相配应遵循一般的美学常识。服装与服装、服装与饰物、饰物与饰物之间的色彩应色调和谐,层次分明。饰物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喧宾夺主。服饰色彩在统一的基础上应寻求变化,肤与服、服与饰、饰与饰之间在变化的基础上应寻求平衡。一般认为,衣服里料的颜色与表料的颜色,衣服中某一色与饰物的颜色均可进行呼应式搭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服饰之美并非在于服饰价格的高昂,而是在于配饰得体,适合年龄、身份、季节及所处环境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全身色调的一致性,达到和谐效果的整体性。下面是读文网为大家准备的个人服饰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不要盲目承诺
言而有信。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2、不要强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3、不要自视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4、不要乱发脾气
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5、不要小看仪表
撒播美丽,收获幸福,仪表是一种心情,仪表是一种力量,在自己审视美的同时,让别人欣赏美,心灵瑜伽——调适、修炼、超越。
6、不要封闭自己
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作为职业女性,在职场需要建立专业、可靠、值得信赖的形象。下面是读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女士服饰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整洁平整
服装并非一定要高档华贵,但须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大方得体,显得精神焕发。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女士着装礼仪。
2.色彩技巧
不同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如深色或冷色调的服装让人产生视觉上的收缩感,显得庄重严肃;而浅色或暖色调的服装会有扩张感,使人显得轻松活泼。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和搭配。
3.配套齐全
除了主体衣服之外,鞋袜手套等的搭配也要多加考究。如袜子以透明近似肤色或与服装颜色协调为好,带有大花纹的袜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正式、庄重的场合不宜穿凉鞋或靴子,黑色皮鞋是适用最广的,可以和任何服装相配。
4.饰物点缀
巧妙地佩戴饰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女士们增添色彩。但是佩戴的饰品不宜过多,否则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佩戴饰品时,应尽量选择同一色系。佩戴首饰最关键的就是要与你的整体服饰搭配统一起来。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本来好好的一件衣服,有的人穿上就是光鲜亮丽的有的人穿着就变得很随便,这既是服饰是搭配问题。下面是读文网为大家准备的服装搭配与服饰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着装的TPO原则T(Time):时间、季节、时令、时代
P(Place):地点、场合、职位
O(Object):目的、对象
TPO原则是世界通行的着装打扮的最基本原则。
2形体条件对服装款式的影响
身材矮胖、颈粗脸圆者,宜穿深色低V字型领、大U型领套装,浅色高领服装则不适合。
身材瘦长、颈细长、长脸型者宜穿浅色、高领或圆形领服装。
方脸型者宜穿小圆领或双翻领服装。
3着装的色彩搭配原则
肤色黑,不宜着颜色过深或过浅的服装,而应选用与肤色对比不明显的粉红色、蓝绿色,最忌用色泽明亮的黄橙色或色调极暗的褐色、黑紫等。
皮肤发黄的人,不宜选用半黄色、土黄色、灰色的服装。
脸色苍白不宜着绿色服装,会显得脸色更病态。
肤色红润、粉白,穿绿色服装效果会很好。
白色衣服任何肤色效果都不错,因为白色反光会显得人神采奕奕。
体型瘦小的人适合穿色彩明亮度高的浅色服装,这样显得丰满。
体型肥胖的人用明亮度低的深颜色则显得苗条。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